何叔衡:一位赤诚热烈的革命先驱主力配资炒股
何叔衡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十三位创始人之一,与毛泽东同志同为党的创建元勋。这位比毛泽东年长十七岁的革命前辈,不仅是新民学会中最为年长的会员,更是一大代表中年纪最长的一位。出身秀才的何叔衡以其对党的事业赤诚热烈的奉献精神闻名党内同志亲切地称他为何胡子。与他共事的战友们曾这样评价:何胡子不是一具血肉之躯,而是一团炽热的革命火焰,他的热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任何人靠近都会被这份热忱所打动。毛泽东同志也高度评价道:叔衡同志办事稳妥可靠,堪当大任。
何叔衡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可谓达到了舍生忘死的境界。1927年5月21日,湖南军阀何键部下许克祥团在长沙发动反革命政变,制造了震惊全国的马日事变。当时正在宁乡乡下的何叔衡听闻消息后,不顾个人安危立即赶往县城。当得知长沙城内形势极其严峻,党组织和其他革命机关均遭破坏,革命者的鲜血染红了长沙城时,他毅然决然地奔赴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长沙。
展开剩余69%抵达长沙后,何叔衡不幸被捕。在审讯过程中,敌人见他一副乡村老学究的模样,便询问其姓名职业。何叔衡机智应对,自称姓张,是个私塾先生。他故意装出迂腐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背诵起《论语》来。当法官打断他,质问是否知道国民党和共产党时,他巧妙地答道:老夫虽为读书人,岂能不知?国民党奉行三民主义,共产党主张五权宪法。这番看似荒唐的回答竟成功迷惑了敌人,使他得以获释。
脱险后,何叔衡经武汉辗转至上海,继续坚持地下斗争。1928年6月,党组织派他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苏联期间,一次他读到国内报纸上白崇禧的演说,提到湖南死亡17万人、河南饥民达600万的消息。他在家书中写道:我不求家人长命百岁,只愿活着的人真正活着,而非行尸走肉。在他的感召下,女儿女婿都投身革命。
1930年7月回国后的何叔衡在上海继续从事地下工作。期间两个女儿相继被捕,女婿一人遇难。面对家庭变故,他沉着应对,通过党组织展开营救,并教导获释的女儿们:真正的共产党员不应病逝床榻,而要牺牲在革命道路上。他要求子女们要有舍身为党的决心。
何叔衡的女儿们后来回忆道:在父亲影响下,我们家族在大革命时期有20多人参加革命,其中10多人壮烈牺牲。堂叔何梓林原为军阀少将,经父亲教育后率部起义,在北伐中英勇献身。堂侄何贵福被捕后惨遭斩首示众,堂弟何敏群牺牲于江西战场,堂兄何浴秋在上海工运中遇难。反动派对我们家族恨之入骨,不仅悬赏通缉父亲,还将我们逐出宗祠,多次抄家,致使家徒四壁。
这就是何叔衡——一位真正的革命家。毛泽东称赞这位如兄长般的战友是苏维埃的老黄牛,而何叔衡则誓言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1934年红军长征时,58岁的何叔衡留守苏区游击。1935年2月24日,他在突围中壮烈牺牲,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陈冠任所著《大河向东》系列丛书详细记录了何叔衡追随毛泽东的革命历程。这套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红色经典,以其深刻的信仰主题成为年度畅销书籍主力配资炒股,生动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岁月。
发布于:天津市新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